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6篇
  免费   1154篇
  国内免费   3519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29篇
地质学   6926篇
海洋学   102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131篇
自然地理   82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240篇
  2022年   239篇
  2021年   337篇
  2020年   292篇
  2019年   372篇
  2018年   368篇
  2017年   345篇
  2016年   390篇
  2015年   450篇
  2014年   499篇
  2013年   392篇
  2012年   469篇
  2011年   339篇
  2010年   316篇
  2009年   260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南秦岭勉略构造带三岔子镁铁-超镁铁杂岩可划分为两个岩块: 三岔子古岩浆弧和庄科古洋壳残片(蛇绿岩). 三岔子古岩浆弧主要由岛弧型安山质熔岩、玄武及玄武安山质辉(闪)长岩、安山质岩墙、斜长花岗岩及部分超镁铁岩组成, 它们具有典型的岛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如高场强元素(Nb, Ti)亏损和低Cr, Ni含量. 该类岩石的轻稀土富集和富钾的特征及斜长花岗岩中含有9亿年锆石捕掳晶特征表明它们可能发育在南秦岭微陆块南缘的活动陆缘环境. 斜长花岗岩的岩浆锆石U-Pb年龄为(300±61) Ma, 它表明勉略古洋盆在石炭纪已开始向南秦岭微陆块下消减. 这一年龄和大别山浒湾构造带洋壳俯冲成因榴辉岩的形成时代(309 Ma)一致, 它说明勉略洋在石炭纪可东延至大别山. 三岔子古岩浆弧中类似高镁埃达克岩的存在表明这一俯冲洋壳是年轻(< 25 Ma)而且较热的大洋岩石圈.  相似文献   
82.
长江上源布曲盆地古湖相沉积的发现及其U系年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 0 2年 2月 ,笔者在青藏铁路格尔木 -拉萨段活动断裂的野外调查中 ,在长江上源通天河沿的南西西方向 2 0km处 ,青藏公路东南侧的通天河支流布曲北岸拔河 2 1 .5m的第 3级阶地的冲积砂砾层之下 ,图 1 布曲第三级阶地及其下伏湖相沉积剖面1.粘土质粉砂  2 .粉砂  3 .细砂  4 .含小砾细砂5.粘土质细砂  6.粉砂质粘土  7.砾石8.样品位置和U系年龄 (kaB .P.)Fig.1 Buquprofileshowingthethirdterraceanditsunderlyinglucastrinedeposits发现了一套由灰…  相似文献   
83.
蛇绿岩及蛇绿岩中浅色岩的SHRIMP U-Pb测年   总被引:101,自引:2,他引:101  
文中简要评述了蛇绿岩的层状辉长岩,斜长岩和斜长花岗岩,以橄榄岩为主岩的花岗岩和蛇绿岩中的埃达克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的地质意义。层状辉长岩(或堆晶层状辉长岩)通常起源于洋脊下的岩浆房,因而它的形成年龄代表洋壳形成的时代。斜长岩与层状辉长岩的时代相近或略晚。斜长花岗岩年龄的解释极其依赖锆石组成和地球化学证据。橄榄岩为主岩的花岗岩,可能记录蛇绿岩的侵位时代。蛇绿岩中的埃达克岩是消减洋壳在深部的部分熔融的产物。文中发表了新疆扎河坝蛇绿岩SHRIMP定年的中间成果,并简略地介绍了滇川西部金沙江和内蒙古图林凯等地的研究实例。根据层状辉长岩的测定结果,扎河坝蛇绿岩形成于(489±4)Ma,金沙江蛇绿岩形成于(328±8)Ma。内蒙古图林凯蛇绿岩中埃达克岩形成于(467±13)Ma~(429±7)Ma。块状辉长岩、斜长花岗岩和橄榄岩为主岩的花岗质岩石记录了蛇绿岩的复杂演化。新疆扎河坝蛇绿岩中的块状辉长岩中存在多组锆石年龄值。较老的一组为468~511 Ma,与层状辉长岩和斜长岩相似,记录了蛇绿岩或洋壳的形成时代,但是,岩石中的大部分锆石年龄为396~419 Ma,加权平均年龄为(406±4)Ma,可能反映了一次部分熔融事件。滇川西部金沙江蛇绿岩中的斜长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约300~285Ma,晚于层状辉长岩和?  相似文献   
84.
简平  刘敦一  孙晓猛 《地质学报》2003,77(2):217-228
本文应用SHRIMP方法精确测定了金沙江蛇绿岩带中蛇绿岩的辉长岩和斜长岩、呈脉状产于辉长岩和变质橄橄岩中的斜长花岗岩、以及呈岩株状侵入蛇绿岩中的花岗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提供了古特提斯洋壳演化的年代学制约。滇西之用层状角闪辉长岩的年龄为328±8Ma,书松斜长岩为329±7Ma,白马雪山辉长岩为282~285Ma,它们可能反映了海底扩张不同阶段的时代。研究还表明,在这些辉长岩和斜长岩中,部分锆石记录了375~352Ma的略老的年龄,暗示蛇绿岩浆活动可能始于晚泥盆世。在金沙江蛇绿岩中,滇西娘九丁斜长花岗岩和川西雪堆斜长花岗岩,具有高硅低钾的成分特征。但是,这些岩石的REE总量高,LREE富集;Sr初始值高,达0.7058~0.7070;在其锆石组成中,存在继承锆石。这些证据表明斜长花岗岩中存在陆壳物质的混染,可能与洋壳俯冲消减有关。娘九丁斜长花岗岩的年龄为285±6Ma,雪堆斜长花岗岩为300±5Ma,记录了古特提斯洋壳俯冲消减事件。滇西吉义独花岗闪长岩,呈岩株状侵入蛇绿岩中,年龄为263±6Ma,限定了蛇绿混杂岩的年代上限。  相似文献   
85.
鲁东官山榴辉岩呈透镜状包于变质含霓石碱性花岗岩中,榴辉岩的片麻理与主岩片麻理总体呈交切关系,局部可见变质含霓石碱性花岗岩呈细小岩枝状脉贯入榴辉岩中。变质含霓石碱性花岗岩锆石U-Pb法下交点年龄为231±25 Ma,上交点年龄为818±66 Ma。发现了闪长玢岩脉斜切式侵入榴辉岩及变质含霓石碱性花岗岩的接触关系,且闪长玢岩脉中有榴辉岩捕虏体,这种现象指示:闪长玢岩侵位时榴辉岩已折返至地壳较浅部位。研究表明,榴辉岩与变质含霓石碱性花岗岩共同经历了新元古代的超高压变质作用,但变质作用发生时含霓石碱性花岗岩可能处于熔融状态,榴辉岩是其中的固相包体。  相似文献   
86.
略阳煎茶岭铜镍硫化物矿床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矿石Re-Os同位素方法对陕西省煎茶岭硫化镍矿床矿石进行了成矿年代学研究,获得了878士27 Ma(1σ)的等时线年龄,首次厘定了该矿床成矿时代为新元古代,成岩成矿基本同时.通过对878 Ma硫化镍矿石初始Re-Os同位素体系的γOs计算和Re/Os值分析表明,其yOs和Re/Os值变化范围大,深部条带状矿石的Re/Os值仅为0.05,yOs为-6.70;块状矿石的Re/Os值范围为4.24~24.43,γOs为-15.37~+280.65,说明成矿过程中有壳源物质的混染;两件样品的γOs为负值(-15.37,-6.70),可能指示其超镁铁质岩浆来源于Re亏损地幔.煎茶岭超基性岩体年龄及其镍矿石的Re-Os等时线年龄与扬子克拉通北缘火山岩浆活动时间相对应,它们是扬子克拉通西北缘晋宁期构造岩浆成矿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87.
西昆仑北缘新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锆石SHRIMP年龄及其意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西昆仑北缘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中,笔者等识别出大量不同时代的片麻状花岗岩,其中包括新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获得最新的新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的单颗粒锆石SHRIMP年龄为815±57Ma,片麻状花岗岩的岩石学特征反映它们形成于裂解构造背景,结合对区域上新元古代地层及中元古代末期构造事件的研究,笔者认为新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反映了古塔里木板块作为Rodinia超大陆一员发生裂解的时间,这对研究古塔里木板块在Rodinia超大陆中的位置及中国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8.
通过对念青唐古拉山冰碛地层划分及冰碛物同位素测年,发现最早一期冰碛物形成于0.7~0.6MaBP,指示自中更新世以来念青唐古拉山脉开始隆升,主峰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冰川剥蚀作用,形成了大面积分布的冰碛高平台;0.2~0.14MaBP念青唐古拉山又快速隆升,并堆积了刚刚伸出各大沟谷口的高侧碛;0.07~0.03MaBP念青唐古拉山再次小规模隆起,形成各大沟谷内的侧碛和终碛垄;0.01Ma BP还有小规模冰川活动。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地区的冰川剥蚀作用反映出的山脉隆升过程,可较好地与青藏高原的隆起过程相对比,它应是青藏高原隆升的响应。  相似文献   
89.
90.
The West Kunlun orogenic belt is located at the conjunction of the paleo-Asian tectonic system and the Tethys tectonic system. Petrological and mineralogical studies of the Early Cambrian metamorphic surface crust in this region have shown that in case the metamorphism reached low-temperature granulate facies, the typical mineral assemblage is biotite-garnet-silimanite-K feldspar-plagioclase-quartz. The peak metamorphic temperatures are within the range of 720–740°C and the pressure is 0.6 GPa ±. Three types of metamorphic zircon have been detected in the metamorphic rocks: the complex inclusion-bearing type ; the early relic zircon inclusion-bearing type; and the inclusion-free type. SHRIMP age determination of these three types of metamorphic zircon have revealed that these zircons were formed principally during 400–460 Ma, indicating that pre-Cambrian metamorphic surface crust rocks underwent low-temperature granulite facies metamorphism during the Caledonia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region, it is considered that when the oceanic basin was closed, there occurred intense intracontinental subduction (type A), bringing part of the Early Cambrian metamorphic basement in this region downwards to the lower crust. Meanwhile, there were accompanied with tectonic deformation at deep levels and medium- to high-grade metamorphism. This study provided important chronological and mineralogical evidence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he evolutionary mechanism and process of the West Kunlun Early Paleozoic. Part of the results from the research project “ Research on the West Kunlun pre-Cambrian tectonic events” under the program “ Research on the important geological problems of China’ s pre-Cambrian” (No. 200113900070) sponsored by the China National Geological Surveying Burea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